2023年第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嘗試著列印一些金屬物件,在所有的金屬粉末選項裡(鋁、鋼、不銹鋼、銅與鈦等合金粉末),最想要嘗試的就是鈦金屬了。3D列印裡的鈦金屬粉末成分是一般我們俗稱的64鈦,成分組合含有約6%鋁4%釩,經常會看到化學式寫做Ti6Al4V,非常令人著迷的一串字母。(OS:只有我覺得這串化學式迷人嗎…)

3D金屬列印一直是個熱呼呼的焦點,技術的更新在過去幾年持續進行著,在病毒席捲全球的三年疫情期間這個行業絕對沒閒著,由於3D列印具有無接觸、無人製造的本質,又兼具快速與少量多樣的製造特性,3D列印產業在疫情期間反而逆向遇到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其中金屬列印這一個單項有了巨大的成長,行業中的購併與新一輪籌資也同樣在進行,利用SPAC機制來公開上市的公司當然也趁熱跟上,這些動作都為將來需要更大的推進動力儲存了更多的能量。

上圖中這幾件尺寸在3-6cm左右的金屬列印物件是已經除去支撐但尚未經過拋光打磨的原型,使用的是鈦合金粉末燒結技術來列印,在將近千度的熱能下重複鋪粉燒結移動、鋪粉燒結移動數百次的精準作動中完成這些個令人愛不釋手的金屬物件,薄殼處做到0.8mm也沒有變形,整體而言精緻而輕巧,令人讚嘆金屬列印的進步。

金屬成型後的物件可以後製拋光打磨、鑽孔、焊接與進行表面處理,這些製成對於精品的製作或是工業零件的應用都至關重要,有需要的用戶歡迎使用聯絡頁面與我們聯繫。

鈦合金製品最為人周知的一大特色就是輕量、高強度與高耐蝕性,應用在醫療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極佳的生物相容性。這些材料特性讓鈦合金產品向來是先進技術加工時首選的材料,我們熟知的醫療器材、國防軍事材料、航太與船舶、汽車等產業是率先使用與應用3D列印快速成型的技術,單刀直入地攫取了在時間與複雜造型的優勢,金屬列印的應用一直是各方產業長期關注的焦點。特別是環境條件艱困的產業如地理位置偏遠的礦場或是處於惡劣天候的極圈等供應鏈在先天與後天都不友善的產業,都需要這種即時應對需求的3D列印自造的生產能力。

這幾年的中美競爭態勢已經從地球打到外太空,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太空站早已設置了3D列印站提供衛星、船艙零件的補給。這不會是秘密只是不說。

我們錄製了一個短影片分享了加熱變色的過程,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