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醫療器材、國防軍事材料、航太與船舶、汽車產業等加上3D列印快速成型的技術與在時間與複雜造型上取得優勢,金屬列印的應用一直是各方產業長期的焦點。
標籤: 3D Printing
我曾說過3D列印的應用與前進的動力從來不是硬體而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數位製造可以替消費者把所有"想要的設計"變成真實的物品,所以我希望在新的網站裡我可以嘗試做更多想要做的產品。更多的細節請點擊新的網址,www.ringsize49.com
尼龍材料(通稱PA12)是在SLS機台上最常用的材料,這裡有個圖片可以約略呈現為什麼高價位的SLS 3D列印技術與列印物件有別於(看起來已經夠厲害又好用的)SLA光固化成型技術
3D列印技術儘管已是人人能說上幾句的創新科技,實際上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這也是為什麼硬體設備在企業用戶間還無法普及的原因,一部分的原因是用戶並不了解3D列印硬體設備本身的優缺點,再者是用戶不了解材料的特色與應用,最後一個原因是有些用戶期待3D列印技術應該要又快又好又便宜,這一點是現實中較不切實際的要求。
由於近來客戶持續提出相同的需求,Kennametal已經為客戶開發出更為模具輕量化的解決方案,用於電動車的機械零件。
新一輪的經濟競賽除了展現肌肉之外,科技實力用專利來爭奪話語權應該是很明顯的趨勢了。在3D列印的世界裡,百花爭放的舞台上,金屬列印技術是一個令人注目的
我們認為數位製造是轉型的催化劑。應用性愈廣的軟體、數據、服務與工業生產方案將會帶來新的製程與產能、創新的應用與突破性的結果。
至於在太空探索(space exploration)這個領域裡,3D列印技術持續地被大量應用在再設計(redesign)與零件升級上。實際上,3D列印技術可說是被視為產業再造的重要推手。
Ultimaker在創客圈裡的評價與存在是不能被忽略的,這家在2011年創立於荷蘭的3D列印公司除了為自己建立了3D列印硬體王國,同時也透過開源的軟體Cura與開放式的第三方材料共用體系建立了獨特的名聲與風格。
現在在製造上有兩個國際趨勢,一個是高精細微米或次微米等級的零件需要小型化的需求;另一個則是數位製造,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工業4.0。而AM技術則是扮演了關鍵性的技術縮短產品週期進而推動大量客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