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聞節奏的關係,台灣的媒體對於3D列印產業的消息報導通常淺嚐即止,能吸引眼球的消息才會報導,對於技術面的探討會是在次世代智慧製造供應鍊裡的腳色顯少提及。3D列印技術的發展雖然看似快速發展,硬體機台如雨後春筍到處喊價,但是未來智慧製造靠的還是要更精密先進的技術研究才能替換掉現有的傳統製造業,否則如何能世代交替,如何取代傳統高階人力?
Desktop Metal是一家在2015年創立於美國麻州的新創公司,多位創辦者成員背景都與MIT脫不了關係,專攻領域來自材料科學、機器人或是先進製造,從公司一創立便立志要挑戰3D列印產業的固有障礙,比如向來為企業詬病的成型速度、成本甚至是列印品質等。這些障礙當然不是無法克服,但是要跨越某些既有的障礙需要的是時間與技術進化。出自MIT的創業者們當然一上場就受到產業的注目,除了在2018年獲得福特汽車(Ford)挹注6500萬美元之外,這些年總共得到總額2億7千萬美元投資人的投資。除了福特汽車之外,攤開Desktop Metal的的投資人名冊也讓人嚇一跳,有GE創投、GV(谷歌創投前身)、BMW創投、Stratasys、Future Fund、Tyche另外亦有來自中東沙烏地阿拉伯與深圳資本(SCGC)等國際投資人的資金。
有了強大的資金作後盾,技術實力就反映在硬體規格上了。Desktop Metal最大的一個產品強項是號稱列印速度快過競爭對手100倍。硬體報價從美金5萬塊起跳,宣稱是適合放置於辦公室環境的金屬3D列印機,耗費成本只有現有的技術的十分之一就可以利用顯微燒結技術在辦公室裡列印出複雜的零件。
Desktop Metal推出的Studio機型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 得放置於一般室內環境使用,免除傳統造價昂貴的生產廠房建置,因為不會產生有毒粉末也不需使用雷射或切割工具。DM Studio使用了獨家發明技術Bound Metal Deposition(BMD)來列印物件,該技術類似於常見的FDM(溶融積層)技術。
- DM Studio使用介面軟體是建置在雲端的操作軟體,所以容許工程師將列印指令由工作端的CAD檔案直接上傳雲端操作列印輸出指令。此外,獨特的結構設計讓支撐材可以輕易的用手撥開去除。
- 列印平台內建監視器,可以隨時監看列印狀況,達到確實遠端列印的目的。
Desktop Metal官網上有硬體資訊為Studio System+,上面有一些示範影片。其中硬體的部分拆成三個主要區塊,一是主體的列印機,利用堆疊列印的方式把金屬材料利用蠟與黏接劑列印出物件。可列印尺寸為30*20*20cm,層厚精度可達0.05mm。第二個是Debiner,簡單的說可以是洗掉黏接劑的機器。最後一個硬體是個高溫熔爐(furnace),資料顯示最高溫可達1400度C,也就是利用高溫把金屬物件接近燒融的狀態黏合起來,使得最後的物件密度可達96-98.8%。